媒体报道

人民交通社:致力打造“互联网+内容+用户”新业态

2016-04-07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余若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出版数字化已然不再是新鲜课题,而拥有独特资源的专业出版社,其数字化转型的成效究竟如何?是否也存在“叫好不叫座”现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何在?作为践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急先锋,人民交通出版社迎难而上,有效整合互联网资源,在产品、技术与消费需求不断迭代与升级的前提下,打造出了“互联网+内容+用户”的新业态,为业界给出了一份参考卷。

  专业出版:找准定位求发展

  作为专业出版社,其出版的内容具有专业性、独特性,并拥有固定的用户群,但与此同时专业出版相对来说领域较窄、人群较少,市场盘子和潜力不够大。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准确定位,在专业出版“利弊并存”的前提下,再把它的出版特色和优势发挥到极致是专业出版社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此,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姜占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首先列举了专业出版的三大优势:第一,专业出版的行业优势明显,进入门槛较高,数字出版工作相对较容易开展;第二,专业出版依托数据库服务用户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第三,它可以依托行业垂直化的渠道较快地把产品和信息推送出去。这三大优势分别解决了数字内容资源汇聚难、产品形态和盈利模式不清晰、分销渠道建设难这三大难关。

  他还分析了专业出版的发展现状,表示在专业出版的知识服务领域涌现了一批行业内领先的出版社。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包括人民交通出版社在内的专业出版社为代表,在专业数据库的建设、专业领域的在线教育业务拓展以及相关的信息与知识服务等方面,已经开发出了若干具有行业特色的数字产品,且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专业出版的真正发展方向,是结合自己的行业优势、行业特色及用户需求,去开展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基于“互联网+内容+用户”理念的特色专业知识服务。这三个核心关键词,可以把专业出版每一个细分领域的数字出版产品、平台及服务全部概括起来:“互联网”是数据汇聚的平台和服务的渠道,“内容”则是开发专业数据库等数字产品的基本组成部分,“用户”自然就细分出不同专业领域的用户群体。以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在开发的项目“机动车驾驶网络教育培训平台”为例,就是依托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面向广大驾驶员用户群体(+用户),提供机动车驾驶在线教育和培训服务(+内容)。

  数字出版:积极创新求突破

  对于数字出版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机遇远大于挑战。“跳出数字出版看新媒体,跳出出版看文化产业,跳出文化产业看内容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思维正在逐渐得到应用。人民交通出版社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在思想观念上基本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形成了“做什么”、“怎么做”的实践观念,其“数字出版实践三部曲”也进行到了第三阶段。

  据姜占峰介绍,人民交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从资源建设的角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存量资源数字化”阶段,即将纸质书变为电子书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在制资源同步转换”的阶段,即将新书的排版文件及时转换为各种格式的数字内容资源;第三个阶段是“增量资源建设”阶段,即通过自主建设音视频、动画等新型媒体资源开发数字产品,该阶段是目前人民交通出版社的资源建设重点。

  该社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机动车驾驶培训网络教育平台,按照驾驶培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构建了完整的面向普通机动车驾驶员、道路运输驾驶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的内容体系。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推进“互联网+驾培”落地,建设开发包含约7000个知识点、5000分钟动画、1500分钟视频和5000道试题的多媒体内容体系,并针对智能手机普及化的趋势,面向学员提供基于PC端的驾驶理论教学的平台、基于移动端(手机、PAD)的驾驶理论教学App产品以及依托家庭电视的驾驶理论教学设备——OTT(机顶盒)等三类主要产品,帮助学员实现除了利用固定时间学习外,可利用任何可上网的碎片时间完成学习的愿望,初步构造了人民交通出版社在机动车驾驶培训领域布局的“互联网+内容+用户”的新业态。

  姜占峰强调,人民交通出版社在经历了资源建设、数字产品开发、建设行业数字出版平台这“数字出版实践三部曲”后,终极目标是提供面向“大交通+大教育”领域的“知识服务”。也就是出版社从简单的图书出版中介逐渐转型为信息与内容整合和汇聚、生产和服务的服务商,这样也就从根本上实现了产业转型。

  为此,人民交通出版社围绕用户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自主开发,结合互联网传播特色,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专业板块和教育板块两大数字产品板块的产品布局:

  在专业板块方面,主要围绕交通专题知识库,先后建设开发了中国交通标准规范全文数据库、交通工具书数据库、交通法规数据库、桥梁工程建设数据库、航海e问e答数据库、自驾游数据库等面向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数据库。

  在教育板块方面,主要围绕用户学习、培训需求,开发建设了交通运输科技人才数字化学习平台、机动车驾驶培训网络课程、注考网等数字出版平台。

  近年来,整个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建设了许多项目,有的小有所成,有的浅尝辄止,但真正实现规模盈利的为数不多。人民交通出版社积极把握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的历史机遇,2015年前就规范完成了多个财政项目的建设,并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在数字资源建设、数字产品开发和平台运营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谈及该社数字出版的投入与产出比,姜占峰毫不讳言:“距离理想目标差距还很远,真正既叫好又卖座的产品不多,数字出版成长为出版社的主要盈利来源任重道远。”虽然如此,人民交通出版社领导班子仍然坚定信心,继续扶持和培育数字出版新业务,2015-2017年自主投入到数字出版的“真金白银”将会超过5000万元,以确保在数字产品开发和营销上持续投入。他说:“数字出版收入仍然很低,这是我们目前的不足,但也正是我们前进和努力的动力。”

  转型遇困境:艰难中前行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过程是一个长期且不断摸索的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式发展,出版业的数字出版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布局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毋庸讳言的是,行业通病长期存在并阻碍不断。如何在艰难中从容应对,尽可能让后来者不再重复前人走过的弯路,姜占峰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

  第一,针对资金短缺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借力”,既要借力近几年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企业自身也要敢于投入。

  第二,针对认识上还不完全到位的问题。必须认识到:实现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是当下出版人必须承担和完成的历史使命,要把数字出版提高到关系出版社未来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对数字出版要秉持一种培育和扶持的态度。

  第三,针对数字出版人才匮乏的问题。要树立“主动培养数字出版人才”意识,争取将更多的传统编辑培养成为数字出版所需复合型人才,要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保障体系。自2009年成立数字出版部至今,人民交通出版社从事数字出版的人员从最初的2人到如今逾50人的庞大队伍,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但动画设计、教学设计、用户体验分析和互联网宣传推广等专业的新型人才仍然极度匮乏。

  第四,针对体制机制不适应数字出版发展需求的问题。要鼓励各部门在发展数字出版过程中边建设、边规范、边发展;积极创造各种鼓励编辑部门敢于探索创新的环境,努力建立正确的奖励和评价机制;鼓励社内竞争,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初步建立起较宽松的试错和容错、纠错机制。

  在被问及到从事了十余年数字出版事业的心得体会时,姜占峰由衷地说道:“苦心人天不负,做数字出版首先要有一种忍辱负重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情怀。我把自己在数字出版路上的犹豫、彷徨,经验、教训与同行分享交流,也会竭尽所能帮助与我一样正艰难行走在数字出版创业路上的兄弟姐妹们,希望一些后来者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更快地成长,走入现代出版舞台的中央。”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思维,运用先进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一个与传统媒体互通共融的数字化发展新环境。在此方面,人民交通出版社的“互联网+内容+用户”新业态无疑为业界提供了先行者的有力典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