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文学批评》创刊一周年座谈会举行


理论蓬勃生长 批评充满力量

2016-03-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吕莎

  3月28日,《中国文学批评》创刊一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回首201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文学批评》杂志问世。在发刊词中,这份新生的刊物为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拟定了三件事,一是推进文学理论发展,二是倡导文学批评新风,三是实践理论与批评融合。

  一年过去,这三件事做得如何?在文学批评刊物林立的期刊界,这份新刊展露出哪些不同?在参会的每位专家学者面前,都整齐摆放着四本散发着墨香的《中国文学批评》,这是这份新生刊物一年来交上的厚重答卷。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文学批评》主编张江难掩对这份新生刊物的感情,他用两句话概括刊物这一年走过的路。第一句是“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当下,办一份刊物不易,办一份高质量、有灵魂的学术刊物尤其不易。《中国文学批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起一支队伍,确定办刊流程,精心设计议题,用心组织稿件,过程艰辛,成绩很大。他向专家学者们给予的支持和编辑部同仁付出的心血致以衷心感谢。第二句是“《中国文学批评》还很弱小”。这份刊物毕竟新生,在办刊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足,张江希望学术界和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多提意见建议,与编辑们一道把这个共同的平台办得更好,再上一个台阶。

  此次会议主题是“融合理论与批评,发展文学学术研究”,这既是一场就如何办好刊物展开的经验总结会,更是一场聚焦中国文学批评的学术研讨会。

  学者们认为,《中国文学批评》经过短短一年的成长,确立了刊物风格和定位,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文学批评刊物的辨识度,展现出浓厚的批评意识,期待它进一步强化策划引导、形成优势特色,为推动理论与批评的融合发挥更大作用。

  张江认真听取了会上发言,他指出,《中国文学批评》要努力介入当下文学,引领潮流,在文学场内发挥有效作用。在具体举措上,将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定期召开话题设置研讨会,继续实行主持人制度,设立书评和批评综述,还要加强对批评文本的批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