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崇文书局:办专业社 走特色路 出精品书

2016-03-2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汤广花

  崇文书局前身是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更名为“崇文书局”,主要致力于工具书与文史、古籍图书出版,推出了以《汉语大字典》为代表的大量高品质图书,得到市场和业界的认可。

  近年来,该社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布局,强化特色和定位,以提升内容核心竞争力、渠道掌控力、产品运营力、品牌影响力及可持续发展力为目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要利用好崇文书局这块金字招牌,做好专业出版,逐渐把崇文书局办成一家专业、厚重、有特色、有文化影响力、有社会美誉度的出版社。”近日,崇文书局社长韩敏表示。

  坚持社会效益至上

  大力推进精品出版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启胜非常重视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品牌建设,他在集团内部反复强调“两个底线”,即政治底线和质量底线,强调长江传媒作为一家国有出版传媒公司,必须始终牢记社会责任,始终将出版主业放在首位,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出好书放在首位,不断扩大精品图书出版规模,并希望“出几本好书,一两百年后还是精品,还有人读”。

  “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在公司内部,我们做精品图书的环境从来没有如此之好。”韩敏兴奋地说。精品图书是产品线的龙头,反映一家出版社的出版能力和水平,能够对整个产品线起带动作用。“对于我们社而言,加强精品生产,更有利于改善社会形象,提升品牌,提高编辑能力。”韩敏介绍,上任伊始,他就根据股份公司的要求,认真思考要把崇文书局办成一家什么样的出版社。“我出身基层,对书有感情,因为喜欢读书而爱上了出版业,书是我们这代人心目中最神圣、最崇高的东西,做出版是我的个人喜好,也是我的追求。我主动请缨到崇文书局来,也是因为有这个梦想,就是想做点好书。”

  据韩敏介绍,围绕“精品出版”的目标,近年来崇文书局采取了多项措施打造图书精品。出版社成立了精品图书出版工作专班,社长担任主要负责人,将精品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年策划、确定一批精品出版项目,并安排一定的精品出版专项资金。对于通过论证确定为重点项目的选题,在资金、人员上予以保障,包括提供特别经费由责编统筹使用,考核上给予倾斜,提高奖励比例,亏损由社里承担等。同时,鼓励编辑多策划“两个效益”突出的图书,图书如获各级奖励,除上级部门的奖励金额全数奖给有关编辑或项目组外,社里还按更高的标准给予配套奖励。

  除了自身加大精品生产投入外,崇文书局还积极参与申报年度国家出版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增补项目、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增补项目。同时,积极申报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的各项资助与奖励,最大限度为精品出版筹措资金,保证精品图书顺利出版。自2014年以来,出版社的项目申报工作,无论是入选数量还是资助金额,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古玺文分域整理与研究》《仪礼疏考正》等分别入选各级各类基金资助项目。

  近年来,出版社强化特色与优势,狠抓精品工具书出版。具体而言,一方面,优化现有的小型工具书,对小型工具书进行全面修订,对体例、内容、版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造,无论是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还是装帧质量,都上了一个台阶,社会反响良好;另一方面,积极做好中长期规划。辞书出版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经过周密论证,出版社已制定了五年辞书出版规划,确定了小型工具书、中型工具书、大型工具书的产品线组合,在全国范围内约请熟悉辞书编纂的专业作者。相信经过5年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崇文书局的工具书面貌将焕然一新。

  近年来,长江传媒大力推进“一社一品”精品出版工程,崇文书局的文史古籍出版品牌“崇文馆”是“一社一品”工程下的子项目,出版理念为“传递文化薪火,感受古典之美”,力图每年推出30余种古籍类精品图书。“崇文馆”将打造“一馆两线”,即古典诗词产品线和国学经典产品线。其中“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古典诗词全集类丛书,冯其庸、霍松林、袁世硕、冯天瑜等担任顾问,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的20多位著名学者担任编委,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系统而有深度的整理,该丛书全部出齐后,有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套足以传世的重要文献。“崇文馆”实施两年来,读者反映良好,目前已约稿100余种。

  崇文书局作为我国晚清四大官书局之一,曾在近代学术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我国近代出版史上的一个缩影。其版刻曾于1904年代表清政府参加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崇文书局版刻丛刊》项目站在历史的高度,着眼于内容价值与版刻特点,选收崇文书局所出图书30种,以“善本再造”的形式原大影印。

  “精品工具书数字资源库”以建立精品工具书数字资源平台为核心,建设精品工具书数字资源库,开展工具书数字出版业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具书的知识宝库作用,最大广度地服务各类读者。崇文书局将在纸质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精品工具书的数字化工作,逐步实现工具书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相融合。

  发挥专业出版优势

  主题出版亮点纷呈

  对于崇文书局这种专业性出版社而言,主题出版并不是其主要职责,然而,该社在加强精品出版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主题出版类选题的策划,尤其注重将辞书专业出版优势与主题出版进行有机结合,策划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长久生命力的辞书选题。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是崇文书局2013年年底立项的一个重大辞书选题。该书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徐光春任主编,卫兴华、尹汉宁、陶德麟、梅荣政等11位著名专家任副主编,全国各重点高校40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组成编纂队伍,阵容强大,代表了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由于该项目符合党和国家的根本意志和利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项目正式启动后,成为湖北省委宣传部与武汉大学共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的重点项目、湖北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重点项目、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将于2017年10月1日前出版。

  据了解,《马克思主义大辞典》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权威性、规范性辞典,致力于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及其发展规律和轨迹。从思想内容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视为一个整体,在词条选择和阐释时,尝试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精神统一起来,实现“横通”。该书将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充分体现出“三个自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由该社主动策划并提供启动经费的《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典》,由著名经济史学家赵德馨先生主编,该书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进行的经济探索、创造的经济成果,以辞典形式进行总结,从经济史的视角呼应“三个自信”,是填补空白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预计将在2019年出版。

  强化质量立社意识

  保证图书出版质量

  据韩敏介绍,崇文书局制定完善了涉及选题论证、出版、印刷、发行、财务、行政人事等出版全流程的30多项制度,做好出版质量与经营质量的风险防控,实现精细化管理。为保证图书质量,该社在严格执行国家《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规定的同时,严格实行“三审制”,定期抽查图书发稿资料,对写出优秀审读意见的编辑进行表彰和奖励,发挥其示范作用。对于工具书、文教图书以及重点古籍图书,则增加多个校次,重印图书全部实行印前审读。

  此外,崇文书局还制定了详细的校对奖罚细则。编辑所编图书必须全部达到质量合格,被上级部门抽检编校质量良好的图书,其相关编校人员将获得奖励;如出现被上级主管部门检验出不合格品者,按《崇文书局图书质量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对责任人进行处罚。编辑一年内有两本不合格的图书,将调离编辑岗位。出版社还加强编辑发稿字数管理,对发稿字数实行上限控制,规定只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编龄3年以上、所编辑图书在质量检查中无严重不合格者,年一审字数不得超过300万字,其他编辑年一审字数不得超过200万字。

  “要策划高质量的选题,要确保图书质量,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韩敏说。近年来,崇文书局严格编辑队伍准入,从源头上保证编辑人员的素质。在“严进宽出”政策的指导下,聘用新编辑要从所学专业、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严格考察,只录用在专业上符合该社出书方向、与原有编辑力量形成补充、年龄上与原有编辑形成梯队的人员。据了解,针对骨干人才缺乏的问题,崇文书局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一方面从长江传媒系统内部引进经验丰富的辞书编辑;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面试、笔试程序,从以文史学科见长的985、211高校,尤其是省外重点高校,有针对性地引进辞书及文史古籍图书编辑。这两年,仅辞书及文史古籍图书编辑就引进了12人,大大增强了编辑力量。

  新入职编辑要求在两年之内必须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否则不能继续从事编辑工作。业务水平不高、工作态度不积极的编辑,给予一至两年的考核期,若考核期满仍未改观,则调离编辑岗位甚至劝退。在社内,崇文书局的编辑按照部门实行以老带新的“导师制”,以干带训,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该社还聘请经验丰富的社外编辑作为特聘专家,对年轻编辑进行传帮带,提升其业务水平;每年尽可能多地派相关编辑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辞书编辑培训,同时积极参加省局以及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出版社还不定期举办编辑沙龙,对各类出版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