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共建促共享 群众当裁判2016-03-1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代表委员谈如何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 □本报记者 孙海悦 刘蓓蓓 尹琨 赵新乐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下,不少两会代表委员呼吁,社会责任担当需要更多资源汇集,期盼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 政府主导 整体推进精准使用 “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国家这几年做了很多事。”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王亚非表示,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重视、政府的推动和政策的倾斜。他以实体书店为例说,通过国家采取政策引导扶持,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漂亮温馨的书店。 “公共文化服务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要使政府花了钱,群众能满意。”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建议,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制度,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忌平均用力、“撒胡椒面”。在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素质,出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购买公益性文化岗位的具体政策,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培训。 以法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徐利明的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法规体系,积极推进立法,制定图书馆法、博物馆法等公共文化机构方面的专门法律,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考核评估标准。 在体制机制方面,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职能整合和资源共享。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副团长靳灵展建议,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打破传统经营格局,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方式,创建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新运行机制,打造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产业链。 社会合力 尽责取长良性互动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在郑晓幸看来,政府的作用是保基本、促公平,市场用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则在于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他说,“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要求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究其根本,就是要让政府和市场各尽其责、各展所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双到位”。 郑晓幸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社会力量兴办民间非营利性文化机构的管理办法,落实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保障和监管机制建设。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靳灵展建议,继续坚持“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思路。探索农村电影放映与商业运行结合的模式,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作为固定放映点。加大对农村题材电影制作单位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生产更多让农民喜闻乐见的影片。 转变方式 数字文化随身享用 “移动互联网和公共文化服务结合在一起,会给贫困地区带来丰富的文化产品,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所说,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难点在基层和乡村,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社会,数字文化服务成为文化惠民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公共文化服务要提供适应时代、适应受众需要的产品,重视用户使用体验。 郑晓幸建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载体数字化,实现上下联动互联互通。如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系统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数字文化资源,形成以县为基础,国家、省、市、县纵向沟通,同级各部门数字服务资源横向整合的服务网络。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品的供应方式要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徐利明认为,应积极运用新媒体终端进行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拓宽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的资源传输渠道,实现其服务的有效覆盖,形成统一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随身享用。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