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2015年移动阅读市场概览 


巨头争霸 传统出版机构收入较少

2016-03-15 来源:出版商务网 原业伟

  编者按:2015年的移动阅市场可以用群雄争霸来形容,虽然移动阅读在盈利上表现并不抢眼,但是其背后的IP潜能引人注目。故各大平台纷纷强势介入并推出“搅局”产品,使得这一市场的竞争越加激烈。然而传统出版机构面对这一市场,地位颇为尴尬。如何在这场战役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分得一杯羹,成为出版机构经营者亟需考虑的问题。

  2015年注定是移动阅读不平凡的一年。从平台上方面说,阅文集团、阿里文学、咪咕阅读等巨头或首次亮相,或改名登场,移动阅读呈现巨头争霸的态势。从新产品、新举措方面,微信读书、苹果iBooks都搅起业内轩然大波;2016年初Kindle推出包月服务,加剧了图书电商在电子书领域的争夺。从盈利模式方面看,尽管数字阅读市场并没有迅猛增长,但以数字阅读为基础的IP产业突飞猛进,让数字出版人看到了另一种盈利的途径,从而加剧了移动阅读市场的争夺。

  根据2015年4月发布的《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对10多家知名数字阅读公司的访谈数据以及财报得出,2014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约80亿元,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约100亿元(根据速途研究院统计,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为100.8亿元)。这个数字还远远不能和纸质书零售市场相比。但是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在2015年获利甚丰,因此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地发力网络原创文学市场,导致数字阅读的格局大大拓展。

  领导者 强强争霸

  根据速途研究院等第三方平台统计,在移动阅读端,掌阅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根据掌阅自己的统计,掌阅目前拥有图书、杂志、漫画等类别的优质数字版权45万册,与500多家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年发行图书15亿册。

  阅文集团在原创文学的内容资源储备上,拥有近90%的占比,约1000万部作品,旗下作者约400万,形成了难以跨越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原创内容储备上绝对领先;具备行业最高的粉丝付费转化率;腾讯在社交领域的强势产品QQ和微信具有渠道拓展优势。QQ阅读在各种第三方平台的统计数据中,都居移动阅读市场前列,2015年QQ阅读注册读者约有6亿。此外阅文集团旗下还有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等平台。


  阿里文学旗下有UC书城、书旗小说、淘宝阅读等阅读入口。阿里文学强调,从2015年第2季度BAT各移动阅读APP累计月均活跃用户总数排行来看,阿里文学以2317.69万居首位,腾讯阅文为1313.64万位居第二,百度文学为524.25万。2015年7月,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兼任塔读文学荣誉总编辑。截至目前,塔读文学注册用户数超过2.2亿,日活跃用户数300万以上,书库存量超过17余万册,原创签约作者高达2000多人。2015年,塔读文学本站有不少点击过亿的作品,全年盈利1.75亿元。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是国内移动阅读领域最大的收益来源,2015年咪咕阅读系列产品全网信息费收入41亿元,占中国数字阅读近一半市场份额。咪咕阅读现有月访用户1.28亿,其中客户端月访超4700万,同时还拥有5000万“悦读会”会员用户,在IP打造上能获得超大规模的关注度。拥有正版数字内容46万册,首发书收入超过2亿元,覆盖出版榜单89%,原创榜单98%,保证了优质IP的储备和后期使用。平台累计分成超千万元的合作伙伴有59家,收入超百万元作者达490位。与咪咕阅读类似的是中国电信集团旗下的天翼阅读,根据2016年1月天翼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的2015年度城市数字阅读指数报告,天翼阅读平台拥有2.6亿注册用户,图文内容已超35万册。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百度文学旗下熊猫看书在中国移动阅读市场中排名第四位,占有率约7%-10%之间。但根据速途研究院的数据,熊猫看书仅占移动阅读市场的1.42%。同样出自熊猫看书团队的云阅和畅读科技在福建各自另立门户,发展迅猛。畅读科技实现了600万元的年净利润。

  对于这些互联网公司来说,数字阅读仅仅是产业链的起点,其收入的主要来源还在于产业链延伸之后的游戏、影视、动漫、音乐的联动。但目前这些移动互联公司,提供了数字阅读最大比例的收入,目前也是给出版机构带来收益最大的合作对象,是数字阅读的领导者。

  图书电商 业务发展迅猛

  亚马逊是电子书阅读的引领者,正版电子书付费阅读在中国市场的开路先锋。根据亚马逊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较2012年Kindle入华之时相比,Kindle的用户数增长了近27倍,月活跃付费用户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37倍。2015年电子书选品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2015年比2012年增幅为12倍,达到了近30万。2016年初,亚马逊中国推出Kindle Unlimited电子书包月服务,发布会上,Kindle中国内容产品管理总监顾凡打了一个比方,认为出版机构好比在Kindle Unlimited放一个可以挣钱的广告,扩大了阅读的人群规模。

  京东电子书2012年2月份上线,目前已拥有30余万册电子书,京东电子书有月度、季度、半年、全年四种套餐形式。其电子书用户累计2800万,电子书年度活跃用户1700万,电子书总下载册数5500万。

  2015年初,当当宣布剥离数字业务,由公司CEO李国庆亲自挂帅,目标是3年内占领正版数字阅读市场60%的市场份额,这个目标具有当当一贯的“豪迈”气势。当当数字事业部总经理左力表示,当当为了布局数字业务,电子书方面已经做好了3年亏钱的准备。2015年当当数字阅读完成在出版物、电子书、听书、网络文学、轻阅读的产品布局,拥有2000万数字阅读用户。当当数字书总量达30万种,下载册数约1亿册,活跃用户平均每天登陆8次。但当当不愿意透露盈利数字,电子书销售更多地作为宣传和大数据统计之用,统计读者的阅读偏好,从而为供货提供依据。

  出版机构 盈利模式待探索

  最后说到了出版机构。正如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刘九如感叹:“卖电子书确实有单位挣钱了,但不是我们这些出版机构。”尽管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的上游,拥有大量电子书的版权,但从人力资源、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瓶颈。因此至今很难找到大规模盈利的途径。


  有的出版机构,尤其是大型出版集团,单独成立数字出版公司,建立数字出版平台,扩大了数字出版的收入。例如2015年中作华文电子书项下收入1500万元,比2014年的1000 万元有所进步。整体签约资源10000部以上。其有声业务与咪咕阅读战略合作,同时和国土资源部合作推广全民阅读,上线“书香国土”客户端,拓展了行业阅读市场。中作华文作为作家出版社成立的数字出版股份公司,所有员工都不是来自作家出版社,而是社会招聘,主要来自电商、快消品、运营商、领先民营文化公司等。其平台已经成为了中小型文学类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公司的代理中心。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浙版数媒,同样是自建平台的典范。浙版数媒与知乎、《三联生活周刊》、知名微信公众号等开展E-ONLY电子书出版业务。此外,浙版数媒开发了在线电子书出版服务平台BOOK DNA,以探索“轻出版”模式。2015年浙版数媒数字阅读的营收近2000万元。

  就电子书而言,可喜的是,2015年越来越多的正版付费平台涌现,无论其初衷是IP版权积累,还是为图书电商做广告,或者吸引平台流量,总之是为出版机构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利润。当然现在出版机构在数字阅读市场的收益比例太小,电子书收入与纸书收入差距太大。如何分到更大的蛋糕,这是数字出版人苦思的难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