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国际范儿”凸显

2016-02-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本报记者 李雪昆 实习生 许可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沟通越来越发达,传媒教育的国际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各院系纷纷开设国际新闻课程、开展联合培养模式,当前的国内传媒教育正在迈向“国际范儿”。

  理念先要国际化

  全球化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新闻传播教育资源的配置,无论是研究层面还是教学层面,如果不站在全球的视角,将很难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革命其实对所有大学教育都提出了一个挑战,传媒教育应该从理念上进行前沿化,应该密切关注全球的新闻传播环境,把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

  如何从理念上让传媒教育变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认为,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3个“全”字应该是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核心支撑点。

  由于新媒体的介入,传媒教育应该从世界主义转向“虚拟世界主义”,史安斌提出了“虚拟世界主义”视角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路径,是以“全球新闻”代替“国际新闻”,探讨“全球议题”;以“转文化传播”代替“跨文化传播”,探索人类共同关切;以“素养教育”代替“专业教育”,培养“全球人人都是‘报道者’”。

  “国际化”逐渐被国内传媒教育的专家所认可,不仅是因为传媒环境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亟待更新的诉求所在。“国际化是新闻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会长白贵认为,传统的传媒教育存在明显的滞后,当前的传媒教育必须走向世界主义,从专业对话,到文化对话,再到文明对话。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瑞祥表示,缺乏与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交流是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未来新闻传播教育亟须强化的方向。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不能全面但可以部分地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理念与方法层面交流合作空间广阔。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闻传播正在从国际化向全球化的方向转变,传媒教育也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胡百精认为,“针对全球化,现在不是说我们要不要主动拥抱这个世界,而是我们已经站在了这个世界的中央,它真实地影响到我们新闻传播教育资源的配置,影响到我们一整套的思考方式,无论是研究层面还是教学层面,如果我们不站在全球的视角,我们就很难提出相应的观点,也很难拿出有针对性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实践必须系统化

  传媒教育国际化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相关素养是我国传媒教育应该关注的重点。

  传媒教育的国际化步伐并不是近几年才起步,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已经在传媒教育国际化上形成了系统的模式。

  早在2007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开设了全英文的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新闻专业的全英文硕士项目。清华大学与彭博新闻社合作,彭博新闻社每年会派一位财经新闻专业人员进入清华大学,教授前沿课程。9年来,已经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到清华大学进行学习,韩国KBS电视台朴晋范在清华大学学习后,回到工作岗位成为纪录片的首席编导,拍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创下纪录片收视的最佳纪录。

  在传媒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实行了联合培养模式,胡百精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学校的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合作培养实验班,每年招收160余名本科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联合培养的方式,以此打造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研究生层面,国际新闻硕士项目也已开展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信息技术革命、多元竞争与发展定位等都是传媒院系自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胡百精认为,当前的新闻传媒教育需要回到新闻传播的主流上来,必须回到人的存在本身,回到全球生态的重建上。

  传媒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深化,许多地方的高校也进行了系统化的操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河北大学在传媒教育国际化方向方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模式,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系列国际学术访问与交流活动、邀请海外学者讲学、送青年教师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与访学、与国外高校合作建立研究机构、招收海外留学生等都是该院的具体做法。近日,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已经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介绍:“我们将从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以及协同创新研究等方面进行国际化合作,这是我们在传媒教育国际化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国际化”的传媒教育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培养我国学生具有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相关素养是教育应该关注的重点。“订制”人才成为近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人才的全新方式,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心主任宋毅介绍,该院以业界或新闻消费市场的需求为根据,进行培养方案的设计,以“请进来+学出去+传播开”的形式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并不断得到认可。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闻传播正在从国际化向全球化的方向转变,但传媒教育的变化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国际的接轨,将使得传媒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眼界更宽、思路更广。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